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我國快遞業發展的四大內容,提出五項任務、六大舉措。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表示,這是我國第一次出臺全面指導快遞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快遞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快遞業的高度重視。
焦點關注
發展目標
重點城市間實現48小時送達
意見提出快遞業發展具體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快遞服務體系,形成覆蓋全國、聯通國際的服務網絡。快遞市場規模要穩居世界首位,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快遞年業務量達到500億件,年業務收入達到8000億元。
同時,快遞企業自主航空運輸能力大幅提升,建設一批輻射國內外的航空快遞貨運樞紐;寄遞服務產品體系更加豐富,國內重點城市間實現48小時送達,國際快遞服務通達范圍更廣、速度更快,服務滿意度穩步提高;年平均新增就業崗位約20萬個,全年支撐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10萬億元,日均服務用戶2.7億人次以上,有效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重點任務
支持快遞企業兼并重組上市
當前,國內快遞企業大鱷紛紛搶占快遞第一股。圓通、中通積極籌備上市,申通擬借殼上市,并與天天快遞聯合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
在重點任務方面,意見明確提出“向各類資本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支持快遞企業兼并重組、做優做強”的舉措。意見指出,鼓勵各類資本依法進入快遞領域,支持快遞企業兼并重組、上市融資,整合中小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加快形成若干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鼓勵“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推進“互聯網+”快遞。鼓勵快遞企業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優化服務網絡布局,提升運營管理效率,拓展協同發展空間,推動服務模式變革,加快向綜合性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
政策措施
將制定快遞專用電動車標準
意見提出六大具體措施,表示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優化快遞市場環境,健全法規規劃體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進快遞車輛管理,建設專業人才隊伍。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明確,將制定快遞專用機動車輛系列標準,及時發布和修訂車輛生產企業和產品公告。各地要規范快遞車輛管理,逐步統一標志,對快遞專用車輛城市通行和臨時停靠作業提供便利。研究出臺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國家標準以及生產、使用、管理規定。各地可結合實際制定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用于城市收投服務的管理辦法,解決“最后一公里”通行難問題。
專家解讀
“這是繼郵政法以來,在快遞領域法律效力最高的一項政策支持。”國郵智庫專家邵鐘林說。
國郵智庫專家楊世忠說,意見提出,快遞便于群眾生活、降低流通成本,服務創業創新、擴大內需就業,促進結構優化,通過快遞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社會的創業創新。
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上升到國家層面提出促進快遞發展,信號積極,有助于解決快遞業所面臨的瓶頸以及需要突破的問題,但關鍵還在于政策落地和配套措施。
業內人士分析,意見提到實施快遞“上車上船上機”鏈接工程,這是快遞運輸途徑的新提法,為物流快遞在實物傳送過程中有效銜接、提高效率提供了方向。
申通快遞副總裁熊大海說,快遞車輛進城難一直困擾快遞業發展,意見的提法非常具體,給予快遞專用車輛城市通行和作業便利,非常有助于企業發展。
意見明確提出“向各類資本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支持快遞企業兼并重組、做優做強”的舉措。
當前,國內快遞企業大鱷紛紛搶占快遞第一股。圓通、中通積極籌備上市,申通擬借殼上市、并與天天快遞聯合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
楊世忠說,意見對快遞行業兼并重組、標準的制定,以及確定標準地位、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