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直跟資本“絕緣”的中國民營快遞老大順豐,出人意料地啟動在國內的上市進程。一向聲稱不缺錢的順豐創始人王衛,突然出手將順豐推向國內的資本市場。
對順豐來說,通過上市獲取資金,目的是為向綜合物流提供商的轉型準備糧草,也能留住和吸引人才,以應對菜鳥網絡和京東物流的競爭。
2016年2月18日,順豐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豐”),發布了上市輔導公告。順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打算在國內上市,目前正接受中信、招商和華泰聯合等三家證券公司的上市輔導。
工商資料顯示,順豐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進行股份制改造之前,叫做順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對外投資了19個公司,順豐旗下優質資產基本都在這個盤子里,包括速運業務、電商業務“順豐優選”和航空貨運業務。
順豐自成立后20年里,對外來投資和上市十分冷淡。據說有外資銀行找中間人,愿意出一千萬美元的傭金,求各路資源說服順豐接受投資。
因此,很多人對于順豐啟動上市感到意外。但幾個月之前重新回到宅急送掌舵的宅急送創始人陳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順豐上市是目前的必然選擇,一是順豐目前對資金有強烈需求,二是順豐模式的調整需要通過上市來助力。
對順豐來說,雖然成為了民營快遞之王,但菜鳥和京東的入局讓順豐的王位顯得并不穩固。此外,國際快遞巨頭在中國的快遞業務日趨做大,郵政EMS轉型之后也在提速降價,努力把過去被順豐等民營快遞們奪走的市場份額再搶回來。對順豐來說,上市融資幾乎是當前唯一的選擇。 而這也是大多數中國民營快遞公司的普遍現實困境。目前,中國多家快遞公司正扎堆上市。其中,德邦物流和中通提交了上市申請,申通和圓通也被曝在籌備借殼上市。
從“水客”到珠三角快遞之王
1993年,二十多歲的王衛在廣東順德創辦了順豐速運。王衛極其低調,在順豐官網上甚至找不到他的任何個人信息。公開資料顯示,王衛1971年出生在上海,父親是空軍俄語翻譯,目前是江西一所高校的老師。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秘書長劉建新跟王衛打過多次交道。他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第一次跟王衛見面時,王衛穿著樸素,劉建新誤以為是一個來接他上樓去見王衛的普通員工。
幾年后劉建新再見王衛,發現他身邊多了很多保鏢。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王衛好幾次單槍匹馬去外地跟快遞同行談收購,一些快遞公司拒絕被收編,認為王衛是在挑釁自己,對王衛進行了人身攻擊,后來王衛就給自己配了保鏢。
1990年代初,香港的一些制造業向珠三角進行產業轉移。香港和廣東的商貿往來頻繁,催生了兩地的快遞需求。香港媒體曾報道說,1990年代初,香港與珠三角信件郵寄要花上2-3天,很多公司委托“水客”幫忙帶著急件當天過關,于是很多”水客“組建了快遞公司。
也就在那時,王衛看到這一商機,成立了順豐。直到幾年前,有香港媒體還以《水貨佬做到買屋仔,買757飛機》為標題報道了王衛在香港九龍買地建房的事。
一開始順豐提供的是順德與香港之間的即日速遞業務,很快又拿下了香港和深圳的大部分快件配送市場。后來,王衛的生意擴大到整個珠三角和香港之間的快件配送。再后來,又把生意擴大到珠三角區域內的城際配送,最后是擴大到整個華南地區。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順豐的擴張腳步停在了長江以南,并且不東擴到長三角地區。
劉建新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大量民營快遞開始涌現,并呈三足鼎立之態。宅急送控制了北方市場,申通控制了長三角市場,順豐則控制了珠三角市場。其中,宅急送和順豐勢力最大。兩家公司一度長時間保持對中國快遞市場劃長江而治的局面。
宅急送主要以包裹、普貨和大件物流的配送為主。順豐則以小件為主。兩家公司不同業務模式的背后,是地區經濟的差異。
稱霸民營快遞
隨著電商的興起,整個快遞市場也迅速做大,“四通一達”(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快遞、百世匯通、韻達快遞,其中百世匯通已改名百世快遞)等快遞公司,以給淘寶做配送為主營業務,這幾家公司每年的配送量占了中國快遞業半壁江山。
同時,這幾年經濟快速發展,跨城快遞需求旺盛。尤其是隨著中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全國范圍內城際之間的小件配送市場迅速擴大。以小件起家的順豐,很快在全國市場建立起自己的江湖地位。
而當年快遞業的“北方王”宅急送則顯得四平八穩。為此,陳平曾在宅急送啟動小件革命,無奈整個公司過去都是做大件物流的,轉型異常艱難。
當時陳平招了數千人來做小件市場,最后只能裁員。后來陳平又在宅急送內部推動擁抱電商的戰略,但董事會意見不一,陳平負氣出走,創辦了專門做電商配送業務的星晨急便,拿到了阿里的戰略投資,但后來同樣因為加盟制帶來的管理問題而失敗。
這也逼著京東等電商公司開始自建物流和配送團隊,并在今天成為京東的一個核心資產。
對順豐的成功,劉建新的總結是:速度、專注和自營。
順豐是第一家有自己飛機送貨的民營快遞公司。順豐官網的資料顯示,截止到2015年7月,有19架自有飛機。加上順豐目前還租用了一些飛機,飛機規模已經向郵政EMS看齊。按照新華網的一個數據,2016年郵政EMS的自有飛機將達到43架。
最關鍵的是,順豐堅持的是自營模式。當時很多快遞公司為了高速擴張,采用的都是加盟模式,比如宅急送。陳平就曾對南方周末記者坦承,加盟制造成地方割據的問題,經常需要總公司“打割據戰”。相反,順豐沒有出現管理問題。
到今天,順豐已經是中國民營快遞之王。劉建新給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一個數據顯示,目前順豐是中國民營快遞里市場份額最大的公司,大概占了30%左右,然后是“四通一達”。但如果從快遞件數來看,“四通一達”占了整個快遞業一半左右的量。
馬云、劉強東強勢入侵
在劉建新看來,中國民營快遞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一是“黑快遞”階段。從1993年到2005年,中國民營快遞身份尷尬,長期戴著頂著“非法”帽子艱難求生。
二是國民待遇身份。中國在2005年通過了郵政體制改革方案,2007年中國郵政實現政企分開,2009年新郵政法出臺,民營快遞終于有了合法身份,摘掉了黑快遞的帽子。
第三個階段就是2009年至今,伴隨著電商時代來臨,民營快遞發展壯大。但市場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為了保護市場地位,順豐在2013年做了公司成立20年后的第一次融資。2013年8月,順豐與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團、中信資本等簽署協議,三者以總體投資不超過順豐25%的股份成為順豐股東。
但過去2年里,快遞市場出現了更大的兩個玩家:一個是馬云的菜鳥網絡,另一個是劉強東的京東物流。
菜鳥網絡的模式可以理解成是一個快遞業的天貓模式,它在云端建立一個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平臺,快遞公司可以入駐這個平臺。
京東物流的模式則像是搭建一個快遞業的京東模式,即自營式的物流和倉儲開放平臺,把京東的配送和倉儲的冗余服務能力,開放給快遞公司使用。
盡管順豐也是菜鳥的一個小股東(占股1%),但菜鳥的出現讓順豐本來有希望吃掉的對手們,抓到一根結實的樹枝。
一位要求匿名的資深快遞業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分析說,如果沒有菜鳥網絡,嚴重依賴電商訂單的“四通一達”很可能被順豐吃掉。但菜鳥的出現,給這些公司提供了一個走出“以價換量”粗放增長模式的機會。
而京東物流做大后,跟順豐爭奪起一線的快遞網絡資源。多個北京的小型快遞公司老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身邊很多小快遞公司,都在想著能不能把自己的配送站賣給京東等電商公司。
這些線下網絡資源,各自為戰的時候沒有力量,但站點都是優質資源,整合起來能形成一股勢能。本來順豐是最有希望接收的買家,但京東等電商公司更愿意砸錢拿下這些網絡資源。
“最關鍵的還是留住和吸引人才。快遞業最缺的是管理人才,菜鳥和京東物流的出現,讓順豐對于人才的吸引力稀釋了不少。這也是順豐著急上市的一個原因。”上述要求匿名的資深快遞人士說。
2015年,是順豐變化最大的一年。一是完成了組織架構大調整,組建了速運、供應鏈、金融、商業、倉配五大事業群。二是順豐跟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等公司一起,建立了一個跟菜鳥和京東抗衡的物流開放平臺“豐巢”。
在菜鳥,申通、中通和韻達只是持股1%的小股東。但在“豐巢”,順豐讓這幾家公司各持股20%,可見順豐保住江湖地位的決心。
快遞網是國內影響力巨大的快遞查詢平臺之一,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快遞物流等行業資訊。大家可以通過添加微信號"kuaidicom"或查找公眾號"快遞網"進行關注,也可以掃描二維碼快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