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悠悠、顫顫巍巍,一輛改裝過的電動三輪車迎面開來,一個急剎車,快遞小哥從車上卸下一個包裹。經常網購的人,對這個場景并不陌生。為了提高派送效率,很多"快遞哥"都是騎著電動三輪車走街串巷送貨,而且很多電三輪經過改裝,加上了鐵皮制成的"車廂"。
日前,《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外公布,其中明確,將研究出臺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國家標準以及生產、使用、管理規定。消息一出,立刻引發快遞行業關注。記者采訪得知,不少快遞企業和快遞從業人員都期待新"國標"早日落地,盼望以電動三輪車承載的快遞"最后一公里"跑得更穩當。
電三輪幾成快遞送貨“標配”
快遞公司為何鐘情電動三輪車?“我們掙的錢就是一件一件送出來的,送得多,收入就高。如果用普通的電動車,一次裝不了多少貨,如果上樓送貨,車上的貨物露天擺放也不安全,刮風下雨又沒有遮擋。”快遞員小劉的“座駕”就是一輛改裝后的電動三輪車。他說,電動三輪車上加個貨箱,花不了幾個錢,一次能裝百余個包裹,可以少跑幾趟,派送效率能提高不少。
記者采訪得知,快遞行業用于完成最后任務的配送車輛分為三類:電動三輪車、電動自行車和汽車。業內有過統計,快遞公司在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任務時,九成以上選用的是電動三輪車。這是因為,電動三輪車載重量大,貨物安全性比電動自行車更有保障,費用比汽車少很多。所以,電動三輪車在快遞行業的使用率最高。可以說,電動三輪車已成為民營快遞“最后一公里”的首選交通工具。
電三輪改裝安全差索賠難
昨日上午,在五一路和府東街交叉路口,一位開著電動三輪車的快遞小哥,速度很快,還沒等綠燈亮起,快遞車就風馳電掣地沖出去,差點與迎面駛來的機動車剮蹭。在急剎車后,這輛三輪車仍舊“任性”地向前沖了一下才停穩。
記者注意到,這輛電動三輪車的車斗部分已經被改裝,加裝了一個半米高的鐵皮車廂,行駛中左右搖晃,看上去很不安全。這輛三輪車從外觀看上去有些破舊,明顯使用時間較長,車廂蓋一側安裝了對開門,一把大鎖掛在上面。箱體焊接處已經裂開,而為了固定箱體,快遞員用繩子進行了捆綁。當問及跑這么快多危險時,這個快遞小哥尷尬地笑了笑,說:“這么長時間了,心里有數,沒什么事。”
一位交警表示,電動三輪車由于車速快,穩定性差,加上車主胡亂改裝,極易發生交通事故。近年來,快遞電動三輪車屢屢成為交通事故“主角”。尤其是,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由于責任認定難,加之無保險,又導致了索賠難。
“國標”出臺有望結束電三輪“裸奔”
日前公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將研究出臺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國家標準以及生產、使用、管理規定。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快遞行業的關注。
“上個月剛被處罰了,一天下來白忙活,現在看見交警躲著走。”快遞員小王說,自己心里清楚,改裝后的電動三輪車不能上路,被查了無話可說。之所以還冒著“危險”偷偷使用電動三輪車配送快遞,也是“無奈之舉”。
“如果在購車、形象、交通規則上給我們標準,我們愿意去做。”桃園北路一家快遞網點的負責人說,“有了標準車,交通部門也認可,這樣跑在路上心里才踏實。”
市郵政管理局有關人士介紹,電動三輪車由于沒有“合法身份”,一直以來遭遇著上路難的“窘境”。雖然國家郵政局發布的《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于去年9月1日正式實施,但是標準對電動三輪車的諸多方面并沒有作出明確規范,而且沒有說明如何處理不符合標準的電動三輪車。而且,這也只是行業推薦,并非強制性執行標準。從實際情況看,目前各家快遞企業的電動三輪車仍是五花八門,依舊處于“裸奔”的狀態。
因此,新“國標”的出臺值得期待,這有望最終解決快遞三輪車的“身份”問題,打通快遞“最后一公里”的“梗阻”,解決長年以來的配送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