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車一個月就得修一次。我們顧不上吃飯、不敢喝水、少去廁所、寒冬酷暑都不能有一絲停歇。”這是快遞員的真實生活。
而在去年,快遞員的工作還沒有如此繁忙。“現在快遞包裹量每個月都在增長,今年10月,我平均每天送的快遞數量,是去年‘雙十一’時期一天的快遞量,以前可沒這么多。”快遞員小趙感嘆說。
快遞員工作量一年翻一倍
淘寶、當當、亞馬遜……這些國內知名的購物網站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青睞,網絡消費的快速增長也帶動了快遞行業的發展。
雖說10月份并不是快遞公司最忙碌的時間段,但面對網絡消費的快速增長,快遞量也在成倍增長,小趙和同事明顯感到今年的包裹多到有些送不過來了。
小趙負責的是五四大街及南山路區域的快遞派送,回憶起去年10月,當時他負責的區域里,每天需要送將近70件快遞。“以前只有在‘雙十一’最高峰的時候快遞量才會上百。但現在我每天要送的快遞在150件左右,每天忙到七點多才能回家,雖然公司在這片區域加派了人手,但工作量還是有增無減。”小趙說。
除了小趙,其他快遞公司的快遞員也都認為,與往年相比,今年物流公司的業務量在成倍增加,雖然工資會隨之增長,可他們面對的,則是更加忙碌的工作,也會有更多的加班。
從單人到雙人快遞成長速度太快
西寧圓通速遞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說,公司在西寧市有三四十個網點,每個網點每月的快遞量已經達到八九千件,在節假日、網站促銷活動期間,每月需要派送的快遞量已經達到上萬件。
記者走訪中通、申通、順豐等快遞公司了解到,從今年3月以來,網購的貨物量每月都在增加,一些規模較大的快遞公司,比上月同期相比增加了近兩成,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一半。同時,為了保證能及時將包裹送到顧客手中,不少快遞公司都將派送量較多的大區域劃分為多個小區域,并在小區域內增派了快遞員,也就是說,以前一個路段一個人就夠了,但現在需要兩個人一起工作。
除了傳統的異地快遞外,同城快遞也異軍突起,占據了市場的一席之地。青海極速蝸牛同城快遞有限公司是目前我省各項資質較齊全的同城快遞公司,公司今年6月正式營業,第二個月的業務量增長達200%,第三個月達到300%,以飛快的速度在增長。
快遞更接“地氣”
隨著快遞行業不斷擴張“領土”,如今的偏遠村莊,也嘗到了快遞的甜頭。
“這個東西洋,第一次碰電腦居然就能從網上買東西,說實在的,我現在都說不上這個網是個啥,只知道很方便。我家的洋芋,能直接從網上賣到外地去了。”互助土族自治縣塘川鎮雙樹村村民袁尚德高興地說。
今年4月,互助土族自治縣雙樹村建成我省首個農村網點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建成一座村級綜合服務中心圓通速遞服務站,讓電子商務走進農村、惠及農民。
在服務中心內,安裝的網絡平臺可供村民就近網上選購,“不用跑到鎮上,在村里就能網購。”村民趙生奎說。村級服務站可為群眾提供生活用品網上代購、特色農產品代收代售、農資供應、農技服務、醫療救助、農村金融等便民服務,讓農村人在家門口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消費,我省的快遞業越來越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