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快遞實名制登記正式實施,這意味著以后寄送快遞,必須出示身份證并進行登記。雖然此項政策有助于大幅減少丟件、危爆品、毒包裹等出現的概率,但也引起不少消費者的擔憂。特別是在個人信息泄露事件時有發生的今天,不少消費者都曾有被大量的垃圾短信“入侵”、廣告電話“轟炸”的經歷,不僅個人隱私權受到侵害,還使個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擾,更有甚者出現“假包裹”詐騙,快遞員入室搶劫等惡性事件,嚴重威脅到個人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在剛剛結束的“雙十一”購物高峰中,僅“天貓商城”就完成成交額912.17億元,比2014年提升近60%。在網購成交量迅速升溫的背后,是天文數字般的快遞包裹,據國家郵政局12日發布的監測數據,今年“雙11”當天,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4.6億件,同比增長65%。而在海量的物流快遞帶給我們方便快捷的同時,快遞的信息安全卻一直困擾著我們普通的消費者。
而最新公布的《快遞條例》可謂來的正當其時,定期銷毀快件運單的舉措可以說給快遞信息安全打了一劑“強心針”。其實,早在2013年,蘇州市就曾將180萬份快遞詳情單交由蘇州市保密技術管理服務中心進行統一銷毀,為保障快遞信息安全開了先河。而在當時,大多數地區仍是由企業自行處理,有的被燒掉,有的被當廢紙賣掉,存在著管理上的漏洞,定期銷毀快件運單的實施將進一步統一銷毀方式,提升管理規范性,切實保護快遞用戶信息安全。
快遞信息泄露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看中其“內在價值”,非法盜用、轉賣消費者個人信息謀取私利;有的是個別快遞公司無視行業準則,違規泄露客戶信息,自動卷入灰色利益鏈條之中;還有的是消費者個人安全意識不強,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這些都提醒我們保障快遞信息安全刻不容緩。一方面,快遞企業應該加強行業自律,加強對內部員工職業道德教育和規范化操作管理,完善相應的保密制度,切實提高快遞信息的保密程度。另一方面,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個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增強保護意識,特別是在丟棄網購包裝前,應將填寫了個人信息的快遞單撕下銷毀,以消除信息流失隱患,對侵害個人信息的行為及時舉報。
(快遞網每天定時更新快遞資訊,打造時事新聞、傳遞資訊信息。更多服務請關注微信號:kuaid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