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杭州的李小姐接到了快遞公司業務員的漲價提醒:從明年1月1日起,同城寄件收費將提價2元。事實上,除了張小姐經常叫的這家申通快遞,其他快遞公司的收費標準最近也開始小幅調整。快遞行業似乎迎來新一波漲價。
近幾年快遞陷入價格混戰
因為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最近幾年快遞公司陷入價格混戰。一位快遞業務員透露,各個公司的報價非常混亂,同樣是江浙滬,根據不同的客戶進行報價,報價低的一單首重只要五六元,報價高的8元。
“根據以往市場規律,派送費的上漲,最終將由消費者買單,即快遞終端價格上漲。”一位業內人士預測說。
最近一次的快遞集體漲價在2011年。順豐速運率先對外公布調價2%-4%,其中杭州本地寄件從之前的10元漲到12元。隨后,韻達快遞、申通快遞、中通快遞等主流快遞公司也相應提高了運費。2012年3月,申通再次提價,并成為近年來快遞業幅度最大的一次價格調整。
今年年初,順豐再度對運費進行優化調整:以前按照大區域分塊來收運費,優化以后收費更為精細。“比如在浙江不同區域,收費標準可能會有所不同。有些近的地區降了,遠的地區提高了。”順豐速運杭州分公司的相關負責人何小姐說。
集體漲價是巧合么?
如此一致的漲價,難道只是巧合么?談到漲價的原因,各家的理由也都大同小異,仔細看來無非有三。首先是由于成本增加引起快遞費上漲。業內人士表示,這與近年來人力、房租等成本激增,快遞價格處于“逆增長”狀態有直接關系。數據也顯示,中國物流業成本幾乎是發達國家的兩倍。
其次,是提出要增加快遞員的收入。過去幾年,國內快遞快速發展,同業之間的價格戰十分激烈。快遞業進入“五毛”時代,即每票快件利潤不超過0.5元。一些加盟型快遞的加盟商為了拼搶市場份額,開始動快遞員的派件費,不是壓低就是多年不漲。
再次,是根據市場需求應對雙十一。快遞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快遞費的增加是根據市場情況決定的。雙十一期間派件員的工作量高達平時的三到四倍,為了保證服務,此次公司選擇在一些派件壓力大的區域和城市,比如沿海地區跟江浙一帶進行派費的上調。維持快遞網點穩定性,進而提升末端服務。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價格戰后,依然面臨著巨大壓力的各家似乎已經決定進入另一階段的整合期了,或許接下來合作抱團的現象將會越來越多。
漲價不是唯一的解藥
盡管快遞企業有足夠的理由上調價格,但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六大快遞企業提高派送費也意味著給其他同行提供了可乘之機,其他企業必將通過低價來搶食市場。畢竟國內快遞行業目前形勢錯綜復雜。
京東、蘇寧等自營快遞的迅速崛起。以蘇寧為例,目前正借助線下1600多家門店以及對供應鏈、商品、消費者的理解,構架一張“骨干+毛細”的物流大流通網。如果蘇寧物流+菜鳥網絡能夠整合成功,對國內物流行業將會產生巨大影響。畢竟現在快遞行業的許多訂單都來自電商,一旦電商形成自己的物流系統,對快遞企業來說并不是好消息。此外還有人人快遞、Uber等新興移動互聯網公司在涉足快遞行業。
另一方面,快遞企業盈利水平之所以普遍低下,是不是真的由當前價格低造成的?而不是運營成本偏高、效率較低等自身因素?漲價之后,上漲的會不會只是價格,詬病重重的服務質量以及物流速度,會不會有所提高,而不僅僅只是企業口頭的美好愿景?如果無法做到上述這些,又會不會由于高價政策而痛失一部分既有的市場份額?最后為了生存,又重新卷進價格戰,降低快遞價格?當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畢竟想象一下就知道,快遞員在收入提高又降低之后,會產生的心里落差很難不帶到工作上,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最后,站在一個消費者的角度,當然清楚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勢必漲價,只希望這個單買的物有所值。
(快遞網每天定時更新快遞資訊,打造時事新聞、傳遞資訊信息。更多服務請關注微信號:kuaid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