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無人機開始替代人工運送包裹快遞了。近日,若干架無人機從宿遷雙河站配送中心,將多個訂單的貨物運送至當地曹集鄉的鄉村推廣員手中——由京東發起的無人機送包裹試驗由此順利完成全國首單。雖已在多個行業小試牛刀,不過自進入民用領域以來,對于無人機所涉及到的公共安全、隱私等爭議,始終處于此起彼伏的狀態。
無人機送快遞?這究竟是噱頭,還是助推智能物流開啟新的篇章?這個快遞行業的“創新之舉”,再次引發了從電商平臺到快遞企業、從網店經營者到網購達人等不同人群的關注和熱議。
京東:預謀無人機由來已久
京東對于無人機的“野心”由來已久。早在今年初,該集團就針對配送站到鄉村推廣員之間的農村電商核心配送環節,進行了多次內部測試。之所以試圖用無人機替代人工,最主要的原因是其配送站到村莊的直線距離一般在10公里以內,但往往因為需要翻山、過河,配送員進行一次配送有時需要半天以上,時間成本很高。同時,中小件貨物的平均重量和體積都不高,非常適合采用無人機批量完成從配送站到鄉村推廣員的商品配送。
考慮到無人機目前處于一個相對“尷尬”的監管期,在這次“首單”試驗前,京東宣稱其已在4個省拿到了無人機空運許可;且今后其每條航線都會避開人流密集區和高壓線,盡量從農田中穿梭。每次飛行前都會向當地空管部門和公安部門報備。
雖然還處于試驗階段,京東啟用無人機,自然引起了老對手“阿里巴巴”的不快。沒過幾天,無人機話題成為由菜鳥網絡舉辦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熱議的關鍵詞。
業界:有看好也有嗤之以鼻
對于京東的無人機計劃,菜鳥網絡CEO童文紅首先“發難”:“不要認為搞了個無人機,就是進入了智慧物流;中國的智慧物流發展一定要兼顧效率和成本。”童文紅認為,現在物流界大家都在討論無人機,其實更多是作秀的成分,無人機不會是未來城市的主流配送方式。“10年后,中國的年快遞量有1000億件,如果都靠無人機配送,那天上會出現什么景象?”童文紅說,將來的末端配送,一定是快遞員服務加上社區便利的服務網絡,這兩個都是有人的;與無人機相比,未來無人駕駛車輛配送可能更現實一些,無人機只能作為補充。
宅急送CEO陳平表示,無人機現在還不是快遞物流企業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現在要解決的痛點是,客戶既要速度快,還要價格便宜,更要貨物安全;而實際上快遞物流企業還根本沒有解決上述問題,“不能僅僅說開發一個機器人或無人機快遞,物流業就升級了,真正的升級是改變現在的物流模式和網絡模式。”
不過,在圓通董事長喻渭蛟看來,做快遞物流的企業不去考慮機器人和無人機也是不行的,“機器人可以減輕勞動生產力,快遞物流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作為這個行業的領軍企業必須要考慮無人機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認為,未來智能化的物流系統,是由強大的實體物理基礎設施加上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再加上未來商業化的模式構成。
物流:行業轉型已迫在眉睫
盡管發展迅猛,相比發達國家,中國的快遞物流行業成本占比相對較高,以社會物流總成本占GDP的比重為例,這項直接影響經濟體綜合實力的指標,發達國家只有8%,中國目前是16%,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近10多年來,中國快遞業務量的復合增長率超過30%。業內人士表示,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保持,以現有快遞業的能力很快就會難以支撐,價格戰、資源重復建設等也讓行業面臨成長壓力。
對此,阿里巴巴集團CEO、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表示,中國物流行業正在涌現三大趨勢:智慧化、綠色環保化,以及覆蓋更廣的“貨通天下”,“這個行業其實面臨著一次巨大的機會,就是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對商業和物流重構的機會,這能使中國物流產業不僅在規模上全球領先,同時也能夠在技術水平、效率上領先全球。”
快遞網是國內影響力巨大的快遞查詢平臺之一,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快遞物流等行業資訊。大家可以通過添加微信號"kuaidicom"或查找公眾號"快遞網"進行關注,也可以掃描二維碼快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