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日漸火爆,讓快遞的服務質量也受到了更多關注。據快遞網了解,快遞投訴反映最多的問題是快件延誤、快件丟失、損毀等問題,這些投訴90%以上都出現在“末端投遞”方面,也就是快遞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階段,這成了制約快遞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快遞末端投遞最容易出現快件破損丟失、投遞延時以及費用增多等問題,市民面對這些問題有何解決辦法?對此,快遞網分別給出了解釋和建議。
問題1:額外服務費用
上門超過兩次,快遞員有權增服務費
“最后一公里”的投遞有時需要快遞員爬樓梯,有時需要快遞員跑不止一趟,還要跑兩趟甚至三趟,這就涉及快遞公司成本的問題。家住本市河西區的李小姐曾遇到這樣的情況:由于快遞員來了三次,她都不在家,也沒有第三方代收快件。結果業務員第四次上門的時候,告訴她要增加一些服務費用。李小姐對此感到不理解。
按照《快遞服務》系列國家標準,快遞員可以免費為客戶投遞快件兩次,超過兩次,快遞員有權適當增加服務費用。郵政管理部門表示,李小姐遇到增加服務費的要求也屬于正常情況,因為快遞員已經投遞了三次。
問題2:快件破損丟失
網購謹防受騙,消費者應重視驗視
不久前,在本市某銀行工作的肖女士網購了一部手機,她本人因為不在家,由物業公司代為簽收,結果她收件時發現包裝盒里面是空的。她問商家,對方稱貨確實已發出,而快遞公司員工對此也說不清楚。
按照快遞服務新國標,沒有經過收件人或寄件人同意,收派員不能把快件交給第三方代收,否則由此出現快件遺失等問題,快遞公司應承擔相關責任。對此,一方面,要求快遞企業謹慎選擇商家并依法簽訂合同,對涉嫌欺詐行為的商家,實行一票否決。另一方面,消費者要提高風險意識,謹慎選擇商家和快遞企業。在付款時選擇“支付寶”等第三方擔保手段。
在接收快件時,要驗明快件外包裝有無破損和拆動痕跡,必要時要核對快件重量。若發現內件與運單(快遞詳情單)申報物品不符,應追究快遞企業責任。如果是內件物品質量有問題,應及時與商家聯系。按照快遞服務新國標,不同快遞驗收方式也不同。像李小姐購買的手機屬于特殊網購物品,店家應及時提醒她打開包裝驗貨后再簽收。如果東西不符,可以拒簽。還有些貨品收件人應該驗視外包裝無破損再簽收。
問題3:無法投遞上門
接收超區快件,應協商投送辦法
按照快遞服務新國標要求,快遞應該提供上門服務。但有些地方路途偏遠,考慮運輸和投遞成本,快遞公司無法及時送達快件,出現所謂“超區件,不愿送”的現象。“超區件”是快遞業內認為超過自己投送范圍的快件。用快遞公司的話說,“有時就十幾個快件,還不夠油錢呢。”
針對這種情況,郵政管理部門要求:只要是快遞公司接收的快件,必須送達本人。快遞公司有權不接收超區快件,但既然收了就要送達。對于較遠社區、高校等地區,快遞公司應該與這些單位或部門、物業公司協商好,選擇最佳投送辦法,而不應該置之不管。
問題4:代收導致延誤
物業公司代收,簽三方書面協議
某物業替業主代收了一件快遞,業主來取時發現里面是一份合同,因為隔了一天而耽誤了時間,業主就質問物業,為什么快遞員送來的時候只給他發了一條短信而不打電話?而物業則認為,收快遞不在物業的工作范圍之內。
對于這一問題,快遞網認為:物業應該與業主和快遞公司簽訂書面代收協議,協議明確物業應通過電話還是短信通知業主收件,還可以明確哪些快件需要拆包驗視。此外,郵政管理部門建議快遞公司對特殊物品應該提供保價服務,這樣一旦出現問題,雙方可以按照保價協議商議賠償。
(快遞網每天定時更新快遞資訊,打造時事新聞、傳遞資訊信息。更多服務請關注微信號:kuaidicom!)